人生中,有五件大事——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,而与“拉”相关的上厕所,往往被我们忽视。然而,关于上厕所的细节其实大有学问,处理不好,可能会影响健康。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上厕所时的一些重要细节,帮助你更健康地如厕。
1. 如厕姿势的选择:蹲着好还是坐着好?
在如厕时,选择蹲坑还是坐便器是一个常见的疑问。其实,两种姿势各有利弊:
蹲位排便更顺畅:蹲位能够帮助直肠伸直,减少排便时的阻力,从而使排便更为顺畅。而坐位则容易导致直肠弯曲,从而增加排便难度。
坐位相对更安全:蹲位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,而坐位则能避免这种情况。因此,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来说,坐便器更为安全。为了改善坐位排便的舒适度,可以在脚下放个小凳子,轻微前倾身体,有助于排便。
2. 擦拭的方向与方法
在如厕后擦拭时,方向和手法是非常重要的:
擦拭方向:女性擦拭时应从前向后,这样能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;男性同样也应遵循这一原则。
擦拭手法:“一蘸二擦三转”是较为理想的擦拭方式。一蘸指轻压卫生纸于肛门处,二擦则是均匀地从前往后擦拭,而三转则是在擦拭的基础上,顺时针转动纸巾,以确保清洁。
3. 厕纸的折叠技巧
厕纸的使用方法也值得注意。研究表明,将厕纸折叠两次(即四层)的人,患痔疮的概率可降低17.53%。这主要是因为厚度增加了纸巾对肛门部位的保护,减少了细菌对血管的直接刺激。因此,使用厕纸时,可以考虑多折叠几次,以降低痔疮风险。
4. 冲水时的习惯
在冲水时,许多人习惯不盖马桶盖,这其实是不太安全的。冲水时会产生水雾,可能将细菌和病毒传播到空气中。因此,在冲水前,最好将马桶盖盖上,特别是在处理可能带有致病菌的排泄物时,这一习惯更为重要。
5. 坚持定时排便
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对维护肠道健康至关重要。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上厕所,可以帮助身体形成规律,减少便秘和痔疮的发生。同时,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20分钟是身体最易产生便意的时段,这个时候主动排便会更有效。
6. 注意如厕时间和力度
在如厕时,应尽量控制时间,不要超过5分钟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排出,应起身活动,稍后再尝试。同时,避免在排便时过于用力,这样可能导致痔疮、腹疝等健康问题,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,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意外。
7. 上厕所前后洗手
尽管便后洗手已成为共识,但其实在上厕所前也应洗手。我们的手部接触到大量细菌,未洗手就直接使用厕纸可能将细菌带入身体。为了自身健康,最好在如厕前后都养成洗手的好习惯。
8. 定期进行提肛运动
提肛运动对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有显著作用,有助于预防肛门疾病。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收缩肛门,呼气时慢慢放松,每天坚持做几组,可以提高肛门部位的抗病能力。
上厕所这个细节千万别忽略!通过合理的如厕姿势、正确的擦拭方法、适当的厕纸使用、良好的卫生习惯,我们能够有效地维护身体健康。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关注这些细节,享受健康如厕的每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