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100个百度文库 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故事有关的四字词

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

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有望梅止渴、四面楚歌、卧薪尝胆、背水一战、围魏救赵、负荆请罪、纸上谈兵、完璧归赵、草木皆兵、指鹿为马、唇亡齿寒等。

1、望梅止渴。

有一年夏天,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,天气热得出奇,到了中午时分,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,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。他快速赶到队伍前面,用马鞭指着前方说:“士兵们,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,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,我们快点赶路,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!”士兵们一听,仿佛已经吃到嘴里,灵魂大振,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。

2、四面楚歌。

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,感觉吃惊,接着又失败的情节,因此以后的人就用“四面楚歌”这句话,形容大众遭受念宏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,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。

3、背水一战。

汉军面临大敌,后无退路,只能拼死奋战。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。赵军遭到前后夹击,很快被韩信打败。战后有人问韩信:“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,将军为何明知故犯?”韩信笑着说:“置之死地而后生,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。”

4、围魏救赵。

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技巧,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。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。

5、负荆请罪。

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,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。在邯郸市串城街(仔蚂册邯郸道)有一处巷子回车巷,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,物陵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,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。

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

1、围魏救赵

公元前354年,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,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。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,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,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,距离赵国又很近,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,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。

魏王从之,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,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,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。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,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。

齐威王应允,令田忌为将,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。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,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。

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,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。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,恐其贤于己,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,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,企图使孙不能行走,又羞于见人。后来孙膑装疯,幸得齐使者救助,逃到齐国。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。

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,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,孙膑制止说:“解乱丝结绳,不可以握拳去打,排解争斗,不能参与搏击,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,乘虚取势,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天然分开。

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,若我直攻魏国。那庞涓必回师解救,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。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,其军必败。田忌依计而行。”

果然,魏军离开邯郸,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,魏部卒核宏长途疲惫,溃不成军,庞涓勉强收拾残部,退回大梁,齐师大胜,赵国之围遂解。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“围魏救赵”的故事。

又后十三年,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,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。孙膑以此名显天下,世传其兵法。

2、破釜沉舟

公元前209年,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。陈胜吴广牺牲后,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。

公元前207年,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(今河北邢台市)展开大战;项羽不畏强敌,引兵渡漳水(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)。

渡河后,项羽命令全军:“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巨鹿一战,大破秦军,项兵威震诸侯。

3、退避三舍

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,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,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,将怎样报答我?重耳说,楚国遍地是人杰,到处物产丰饶,比晋国富多了,我拿何报答无论兄弟们呢?楚成王又说,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。

重耳说,若以无论兄弟们的贤明,让我回国,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,交起战来,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,如果无论兄弟们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,我将只好与无论兄弟们战斗下去!

听了重耳的话,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,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,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。于是以礼相待,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。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。

4、指鹿为马

李斯死后,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,事无大致,都完全由他决断,几乎成了太上皇,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。

一天,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,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,说:“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。”胡亥虽然糊涂,然而鹿是马还是分得清。他失声笑道:“丞相错了,这明明是头鹿,怎样说是马呢?”

赵高板起脸地问左右大臣;“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?”围观的人族斗,有的慑于赵高的淫威,缄默不语;有的惯于奉承,忙说是马;有的弄不清赵高的意图,说了真话。

胡亥见众口不一,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,才会认马为鹿,遂召太卜算卦,太卜道:“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,故至于此。”

胡亥信以为真,便在赵高的安排下,打着斋戒的幌子,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。二世一走,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“鹿”的人纷纷正法。

5、卧薪尝胆

公元前496年,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,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,阖闾也受了重伤,临死前,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。夫差牢记父亲的话,日夜加紧练兵,准备攻打越国。?

过了两年,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,勾践被包围,无路可走,准备自杀。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,说:“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,可以派人去贿赂他。”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,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,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。

文种见了吴王兆氏磨,献上珍宝,说:“越王愿意投降,做无论兄弟们的臣下伺候无论兄弟们,请无论兄弟们能饶恕他。”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。

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:“人常说‘治病要除根’,勾践深谋远虑,文种、范蠡精明强干,这次放了他们,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!”

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,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,答应了越国的投降,把军队撤回了吴国。

吴国撤兵后,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,放牛牧羊,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。三年后,他们被释放回国了。

勾践回国后,立志发愤图强,准备复仇。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,消磨了报仇的志气,晚上就枕着兵器,睡在稻草堆上,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,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,门外的士兵问他:“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?”

他派文种管理民族政事,范蠡管理军事,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,妻子也纺线织布。勾践的这些举动感激了越国上下官民,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,越国终于兵精粮足,转弱为强。

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,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。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,杀了忠臣伍子胥。最终夫差争霸成功,称霸于诸侯。然而这时的吴国,貌似强大,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。

公元前482年,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,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,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,突然袭击,一举打败吴兵,杀了太子友。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,急忙带兵回国,并派人向勾践求和。

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,就同意了。公元前478年,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。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,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,屡战屡败。

最后,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,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。夫差见求和不成,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,非常羞愧,就拔剑自杀了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围魏救赵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指鹿为马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破釜沉舟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退避三舍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卧薪尝胆

背水一战(韩信)完壁归赵(蔺相如)负荆请罪(廉颇)

望梅止渴(曹操)四面楚歌(项羽)破釜沉舟(项羽)

卧薪尝胆(勾践)纸上谈兵(赵括)指鹿为马(赵高)

三顾茅庐漏族(刘备)东窗事发(秦桧)如鱼得水(刘备)

退避三舍(重耳)初出茅庐(诸葛亮)图穷匕见(荆柯)

草木皆兵(苻坚)围魏救赵(孙膑)退避三舍(重耳帆搜旅)

毛遂自荐(毛遂)一鼓作气(曹刿)千金买骨(郭隗)

讳疾忌医(蔡桓公)杀妻求将(吴起)惊弓之鸟(更羸)

高山流水(俞伯牙、钟子期)一字千金(吕不韦)

指鹿为马(赵高)焚书坑儒(秦始皇)悬梁刺股(苏秦、孙敬)

一饭千金(韩信)约法三章(刘邦)孺子可教(张良)

破釜沉舟(项羽)手不释卷(刘秀)金屋藏娇(刘彻)

暗渡陈仓(韩信)十面埋伏(项羽)投笔从戎(班超)

马革裹尸(马援)多多益善(韩信)老当益壮(马援)

萧规曹随(萧何、曹参)无颜见江东父老(项羽)鞠躬尽瘁(诸葛亮)

煮豆燃萁(曹植)刮目相看(吕蒙)初出茅庐(诸葛亮)

乐不思蜀(刘禅)七步成诗(曹植)言过其实(马谡)

七擒七纵(诸葛亮)宝刀不老(黄忠)才高八斗(曹植)

一身是胆(赵云)封金挂印(关羽)单刀赴会(关羽)
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(周瑜、诸葛亮)

入木三分(王羲之)闻鸡起舞(祖逖)东山再起(谢安)

洛阳纸贵(左思)凿壁偷光(匡衡)狗尾续貂(司态凳马伦)

画龙点睛(张僧繇)江郎才尽(江淹)精忠报国(岳飞)

胸有成竹(文与可)

背水扒轿一战,完璧旁拍归赵,负荆请罪,草船借箭,纸上谈兵,望梅止渴,四面楚歌,破釜沉舟,卧薪尝胆,指鹿为马,三顾茅运此羡芦,单刀赴会,如鱼得如,东窗事发,退避三舍,草木皆兵,初出茅芦

大多成语都有历史典故,如:叶公好龙,说的关于叶公的

草船借箭。围魏救赵、四面楚歌、桃园结义、画蛇添足、黔驴技穷、孔融让梨、卧冰求鱼、刻舟求剑等

赞 (0)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