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之静为一妙,静到无一点风色。 洞庭之
念奴娇·过洞庭
张孝祥
洞庭青草①,近中秋、更无一点风色。玉鉴琼田②三万顷,著我扁舟一叶。素月分辉,明河共影,表里俱澄澈。悠然心会,妙处难与君说。
应念岭表③经年,孤光自照,肝胆皆冰雪。短发萧骚襟袖冷④,稳泛沧溟空阔。尽挹西江,细斟北斗,万象为宾客⑤。扣舷独啸,不知今夕何夕!
洞庭之美为二妙,
二、论《念奴娇过洞庭》 物境与心境结合得艺术手法
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。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,然后写湖面、小舟、月亮、银河。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,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。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,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,又使他稍感安慰。他要用北斗做酒勺,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。全词格调昂奋,一波三折。
夜半更深,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,天地间唯有自己,“表里俱澄澈”,“妙处难与君说”。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,“应念岭表经年,肝胆皆冰雪”。当职期间,自问心中无愧,也就把这往昔打点。莫思身外无穷事,且尽生前有限杯。“尽挹西江,细斟北斗,万象为宾客”—-西江水作酒,北斗星作盅,天下万物邀作宾客,举杯畅饮。扣舷而啸,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,其气势之恢宏,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。
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,下启辛弃疾,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这首词,上阕主要是写景,景中寓情;下阕着重抒情,意转激昂。通篇景中见情,笔势雄奇,境界空阔,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、气宇轩昂,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。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:“张于湖有英姿奇气……洞庭所赋,在集中最为杰特。”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,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,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,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。在写作此词的同时,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《观月记》,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,可以并读。
三、念奴娇 过洞庭的翻译
念奴娇·过洞庭
张孝祥
洞庭芳草,近中秋、更无一点风色。玉鉴琼田三万顷,著我扁舟一叶。素月分辉,银河共影,表里俱澄澈。悠然心会,妙处难与君说。
应念岭海经年,孤光自照,肝胆皆冰雪。短发萧骚襟袖冷,稳泛沧溟空阔。尽挹西江。细斟北斗,万象为宾客。扣舷独啸,不知今夕何夕。
(译文)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,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,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。
是玉的世界,还是琼的原野?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,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。
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,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,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。
体会着万物的空明,却不知如何道出,与君分享。
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,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,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。
而此刻的我,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,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。
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,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,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,
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,独自的放声高歌啊,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!
四、张孝祥的《念奴娇.过洞庭》其体裁属小令吗
张孝祥的《念奴娇.过洞庭》其体裁是词,不是小令。小令也是词的一种,但是篇幅较为短小,通常在五十八字以内。
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,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,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,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。
五、云南的歌会练习题 1.对歌包含几种方式? 2这两段主要用什么描写手法? 3是评价文中肖像描写的好处
1. 见景生情,即物起兴;提问对答;互嘲互赞。? 2.细节描写、肖像描写。? 3.工笔描绘,刻画细腻真实。如同一幅人物肖像:面容、牙齿、衣饰,栩栩如生,如在眼前。
望采纳,O(∩_∩)O谢谢